平博体育网址欢迎您!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政务公开 > 工作动态 > 八闽动态

南平市第一医院:医疗温度润心田

从患者家属来信看志愿服务的暖心力量
来源:闽北日报 发布时间 : 2025-09-03 08:15

“医二代”暑期体验营,孩子们在门诊耳鼻喉头颈外科参观。

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自助机服务指导等志愿服务。  

  近日,延平区张大爷突发脑梗被紧急送至南平市第一医院。经过及时专业的救治,患者转危为安。从紧急送医、入院治疗到康复出院的整个过程中,患者家属感受到的不仅是医疗技术的专业,更有来自医院志愿服务带来的温暖体验。

  患者家属写下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,信中呈现了医院无处不在的“医疗温度”。记者就这封感谢信中提及的志愿服务内容,采访了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赵强楷,深入解读该院打造卫生健康志愿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。

 

琴键上的“安心曲”

  一个午后,我抱着保温桶穿过住院部大厅,一串钢琴声忽然流淌而来。循声望去,大厅左侧钢琴前坐着一位扎马尾的姑娘。她穿着红色马甲,指尖轻触琴键,弹奏《月光》。

  后来得知,这是医院的“音乐疗愈”志愿项目。医院长期招募钢琴志愿者,参与者包括返乡大学生、医护人员的家属以及偶尔经过的患者和家属。

  那天,父亲看着琴谱上跳跃的音符,轻声说:“这家医院,连空气里都弥漫着甜丝丝的气息。”

——摘自患者家属感谢信

  在南平市第一医院的住院部大厅,悠扬的钢琴声时常回荡在空中。音乐志愿者演奏着舒缓乐曲,用旋律抚慰心灵,打造“听得见的疗愈空间”。这是医院创新志愿服务形式、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又一举措。

  音乐疗愈只是南平市第一医院多元化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。截至2025年7月,医院注册志愿者已达1859人,组建8支专业志愿服务队,累计服务4万余小时,开展各类活动105场,形成闽北地区“医务社工+志愿者”模式的品牌效应。

  志愿服务涵盖社区健康讲座、老人陪伴、引导就诊等多个领域,深受当地居民的欢迎和好评。

  在这里,志愿服务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辅助功能,成为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赵强楷说,医院通过搭建多元化志愿服务平台,汇聚不同年龄、不同背景的社会爱心人士,共同改善就医环境,践行“有时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去安慰”的医学人文精神。这种融入点滴服务的医疗温度,正悄然滋润每位患者的心田,也为医患关系注入生机与信任。

 

迷雾中的“引航灯”

  门诊大厅的电子屏上,“急诊二楼”的红色标识在流动人群中若隐若现,广播声、问询声交织成一片模糊的背景音,夹杂着电话铃声和脚步声……正当我手足无措时,一名身穿“南平市第一医院志愿服务”红马甲的年轻人停在我面前。

  “叔,您是来看急诊的吧?跟我来!”他声音清亮有力,快速扫过我怀里的病历本,随后熟练地推起轮椅:“急诊在二楼,走急诊通道更快。”转眼间,我们已抵达分诊台。护士接过病历本,心电监护仪也迅速接上,这一切,只用了7分钟。他们就像迷雾中的引航灯,为慌乱中的我照亮前路。

  ——摘自患者家属感谢信

  在医疗资源仍显紧张的当下,南平市第一医院凭借其成熟、人性化的卫生健康志愿服务体系,为患者铺就了一条高效而温暖的就医之路。这非一朝一夕之功,而是医院多年系统建设、持续深耕的成果。

  “从2021年起,我们启动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。这些身着红马甲的年轻人已成为医院的靓丽风景线。”赵强楷说。

  这群返乡大学生志愿者,以文明的语言、亲和的态度,为患者提供自助机服务指导、特殊人群帮扶等服务,有效提升就诊效率,也以青春朝气缓解了患者们的焦虑情绪。

  杨贤栩在大学期间曾入伍服役,在去年暑期返乡加入了志愿服务行列。他说:“这里没有硝烟,却同样考验着人的意志与品格。这里不同于校园的青春洋溢,却同样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。或许我们的帮助看起来十分平凡,但每一次真诚关怀,每一次耐心倾听,都能像一束微光,照亮他人生命中的至暗时刻。”

  目前,寒暑假返乡大学生占医院志愿者总人数60%以上,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.3万小时,成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。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仅是医院志愿服务体系中的一环。为构建更全面、贴心的服务网络,医院还广泛招募并培训社会志愿者,包括退休医护人员、热心市民等。

  2015年,南平市第一医院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,以专业医疗为基、温情服务为魂,开启医疗与公益的融合实践;2018年引入专职医务社工,推动服务向专业化、体系化升级。

 

“医二代”的童真卡

  推开病房门,看到父亲正盯着一张卡片发愣,最上面一张卡片画着歪歪扭扭的向日葵,花瓣上用拼音写着:“爷爷加油!要像太阳一样棒!”落款是“小医二代体验营桐桐(8岁)”。

  父亲笑着说,下午来了几个小朋友,他们都是医务人员的孩子,利用暑假来医院做志愿者,给住院患者送手工卡片。说话间,门外又探进几个小脑袋——穿着黄色小马甲的小“医二代”们举着彩笔,仰着头问:“爷爷,您喜欢这张吗?我们画的大恐龙,它能打败病毒!”

  后来我了解到,“医二代”活动是医院的传统:每年寒暑假,组织医务人员子女参与“职业体验”,包括跟岗导诊、科普宣教、为患者送祝福等。

  ——摘自患者家属感谢信

  8月末,随着暑期结束,南平市第一医院第二届职工子女暑期体验营也圆满收官。30位“医二代”交出了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——这些孩子走进父母日夜忙碌的世界,开启一场沉浸式的医学探索与公益启蒙之旅。

  从精细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,到未来感十足的医学影像科,再到富有传统魅力的康复中医科,小营员们用求知的目光,重新理解父母的付出与坚守。

  在公益实践环节,他们在门诊大厅化身“导医志愿者”,为患者提供指引,并手绘爱心卡片送至住院患者手中。稚嫩的笔迹与缤纷的图画,架起医患温情纽带,也传递着新时代少年的责任感。

  南平市第一医院的志愿服务体系广泛涵盖大学生、社会爱心人士,更创新纳入医务人员子女,构建出多维度、全覆盖的志愿服务网络。它不仅是福建省大中专学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点、“福建省医务社工与志愿者服务基地”,还获评“南平市最美红十字志愿者集体”等多项荣誉。

  赵强楷表示,未来医院将继续扩大志愿服务范围、提升服务质量,让更多患者享受到更有温度、更具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。同时,他呼吁更多寒暑假返乡学子及社会爱心人士加入,共同为闽北地区群众健康贡献暖心力量。

(徐陆锋 陈雯 张晓琴 文/摄)

附件下载: